编辑:综合管理部 来源:集团党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5-07-21
六十载踔厉奋发,六十载沧桑巨变。2025年,西藏自治区迎来成立6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6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雪域高原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书写了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良好的壮丽篇章。在这波澜壮阔的征程中,中国化学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坚决贯彻国家战略部署,以项目建设、技术援藏、专业服务和履行社会责任等多维度、深层次的实践,深度融入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世界屋脊镌刻下浓墨重彩的央企担当印记。
绿色锂业创标杆 高原绽放科技花
在日喀则市仲巴县海拔约4500米的帕江乡,由中国化学东华公司总承包的西藏扎布耶盐湖绿色综合开发利用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正稳步推进。作为全国首个锂钾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一体化项目,它采用全球领先的全膜法提锂工艺和“膜分离+MVR”技术,实现了“零污染零水耗”的重大突破。今年4月,项目成功实现单系列连续运行全流程贯通并产出合格产品,项目达产后,将年产电池级碳酸锂9600吨,可满足约20万至30万台电动轿车电池需求,每年可减少约20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对保障国家锂资源安全、推动西藏绿色低碳转型意义深远。项目目前已获多项发明专利及荣誉,技术负责人裴琼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设计经理张华夏获“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
智力援藏传薪火,专业筑基促发展
中国化学的援藏深情,也体现在干部人才的专业奉献上。2016年7月,中国化学三化建职工张欢喜作为中央第八批援藏干部,赴西藏自治区建设工程造价与招标投标中心工作六年。他克服严重高原反应,两次延长援藏期,参与编制西藏2016版预算定额,审阅出版24期造价信息,全过程审核电子招投标系统,耐心解答企业咨询,处理招投标投诉,同时尤为注重“传帮带”,倾力培养当地技术人才,为提升西藏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树立了中国化学援藏干部的良好形象。
极地暖流破冻土 绿色能源惠万家
在世界海拔最高城市那曲的冻土带上,色尼区清洁能源集中供暖项目正如火如荼推进。作为西藏自治区7个重点清洁能源供暖试点中规模最大的民生工程,项目以地源热泵技术替代传统燃煤锅炉,总投资11.18亿元。面对4500米高海拔与万年冻土的极端施工环境,中国化学生态公司团队创新攻坚,于2024年6月30日正式开工建设,预计2025年建成投运。项目将满足色尼区242.11万平方米建筑供暖需求,每年替代标准煤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万吨,相当于种植100万棵树的生态价值。当清洁热流注入藏族民居,这项重大“双碳工程”正为雪域高原带来跨越千年的温暖变革。
极限检测砺精兵,匠心守护能源线
在“生命禁区”仲巴县,中国化学六化建检测团队肩负重任,承担西藏扎布耶光热电站及中广核阿里项目熔盐储罐的焊缝检测。面对平均海拔4500米、氧气稀薄、昼夜温差巨大、瞬时8级大风的极端环境,首批队员因高原反应撤离后,公司迅速重组突击队。队员们每日背负30公斤设备,在零下20℃严寒或50℃罐内高温中坚守,成功攻克大型熔盐储罐焊前预热与焊后缓冷工艺难题,突破高温不锈钢角焊缝相控阵检测瓶颈。团队坚持“质量检测小心一千次都不要紧,马虎粗心一次都不行”的理念,发现细微瑕疵即坚持返工,在严寒中奋战18小时确保“零瑕疵”交付。历时6个月圆满完成任务,其“质量上乘、本质安全”的卓越表现赢得业主高度赞誉,并助力企业接连中标边疆重点工程。
扎根高原担责任 真情帮扶暖民心
中国化学始终将履行社会责任视为在藏发展的重要基石。向帕江乡小学等捐赠物资,讲授科普课程,解决学生生活和学习困难;疫情期间支援帕江乡解决运输及物资短缺;2025年日喀则定日县地震后,迅速派出4人先锋队、2辆卡车,运送价值约10万元的帐篷、棉被、食品等急需物资驰援震区,并自发组织捐款2.4万元;配合采写的《普布吉宗的第25个春节》报道,引发主流媒体广泛转载,传递守望相助的温暖。从课堂书声到震后炊烟,中国化学的责任担当已融入高原民生血脉。
六十载风华正茂,新征程使命在肩。从引领盐湖提锂技术革命的绿色标杆,到惠及民生的清洁供暖工程,从薪火相传的智力援藏,到生命禁区淬炼的检测铁军和情系民生的温暖帮扶,中国化学以一项项务实成果,深刻诠释了服务国家战略、助力西藏发展的赤诚之心。展望未来,中国化学将继续弘扬“老西藏精神”,为西藏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贡献澎湃化学力量。